图书营销编辑七宗罪[转]

您当前的位置 :宁波出版社 > 新闻动态 正文

2011-10-25
  •     我做过图书公司的营销编辑,后来做杂志编辑、公关,兜兜转转又回来做读书编辑,跟许多图书营销打过交道,得说实话,不靠谱的居多。跟媒体同行交流,大家对许多图书营销的“罪行”也都有同感,于是总结了图书营销七宗罪,供各位参考(新浪读书遆宇昕老师,天津日报读书版刘颖,时代华语林小木对此文有贡献,特此鸣谢)。

     

      第一宗罪:快递新书没名片

    经常是这样:收到一个快递,外面贴的快递单上字迹模糊看不清楚,打开快递,里面也只有一本书或是几本书,没有名片,不知道这书是谁给的。

    已经有过好几次这样的情况了:编辑上版了某本书,想通知相关营销编辑,但不知道是谁,大家互相打听,也打听不出来——您说这是谁的损失?

    我的建议是,书里一定要夹名片,而且最好用曲别针或者双面胶固定一下。如果是塑封书,最好把塑封去掉,再把名片夹进去。

    还有个方法是,不用名片,去刻一个长条章,内容是你的单位,姓名,联系方式之类,盖到扉页上即可。

     

     

     

      第二宗罪:微博、QQ  用昵称

    用昵称也是罪?在我看来,是的。

    工作用的QQ(包括MSN、飞信、微博),应该是职业的,最好由两部分组成,即“单位+姓名”,而不应该是一个十分个性的昵称。没事就换个昵称更是不可饶恕的罪行——我怎么知道您老人家是哪一位?(当然我通常是加了人就直接把昵称改成标准格式的,弄混人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如果你一定要个性,建议再申请一个私人号码。

    再建议各位,QQ和MSN的签名栏、微博的个人说明,都要善加利用:公布自己是谁、注明自己的联系方式、填上最近做的重点书。这对自己都有益处。有许多次,我都是从签名栏里发现感兴趣的书,然后主动犯贱找来做版的。

    顺便说一句,不建议直接在昵称里写重要通知,因为如前所述,许多人是习惯直接把昵称改成标准格式的。

     

     

      第三宗罪:邮件内容一团糟

    我个人十分痛恨的邮件是这样的,正文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巨大无比的附件。如果我用OUTLOOK收信,一定会堵死,半天收不了邮件;如果我直接开邮箱,这附件好半天下载不下来,下载下来了还得解压缩——如你所知,报社通常电脑巨慢、网络巨烂,这实在是一件让人很崩溃的事。

    我希望的邮件是“正文+附件”。

    正文,要有出版信息(含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定价),图书简介(二三百字足够),以及营销编辑的姓名、联系方式。

    附件,要有图书封面、详细介绍、序与跋、书评、精彩书摘、部分章节。我个人希望,不要打包,而是用几个附件,这样我可以一目了解,需要用哪个再下载哪个,或者直接预览就行,不必下载半天(有编辑喜欢打包文件,这个没有一定之规)。

    PS:附件不要打包,是我个人爱好。也有编辑喜欢打包的。这个问题不大。时代华语林小木发的邮件,附件压缩包里常规的都包含各种快速了解一本书和相关信息的媒体手册+新闻通稿+三篇不同角度的书评+三篇不同角度的书摘+作者专访通告+两个400K以上的平面前封+抠好白边的立体书影”。这也是一个相当优秀和专业的邮件。

     

    再说几个细节:

    1.发信人姓名,最好是“单位+姓名”。这样我不必打开邮件,就知道是谁发来的,对熟人自会优先看一眼。

    2.附件如果用WORD,最好转换成通用版本的。许多报社用的版本很低,高版本的就打不开。

    3.图片如果没有特别要求,最好别太大,几百KB足够了。一个10M的封面,实在足以让人抓狂至挠墙。

    4.附件(包括封面和内容)名称,最好是“书名+单位+姓名”,附件里面也可以再加上你的联系方式。不要怕重复,就怕编辑下载了附件,然后犯糊涂忘了是谁给的——还是你损失对不?

    5.最好不要一次在一个邮件里放很多本书。每周发一个邮件推介一两本这个频率,比一个月发一个邮件推介八九本书要合适得多。起码在我,通常从一个邮件里挑一两本书做一做就算了,实在没可能全部都上版。或者,可以每个月发个书目,然后分批发书的详细内容。

     

     [1] [2] [3] 下一页
  • 中国图书商报编辑·记者 李鲆
宁波市甬江大道1号 宁波书城8号楼6楼(31504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许( 浙)字33号 浙ICP备1106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