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英女士谈对中西教育方式的个人感受

您当前的位置 :宁波出版社 > 本社新闻 正文

2011-11-16
  •         拥有法国巴黎索邦二大新闻学专业博士学位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硕士学位的廖晓英女士精通多国语言。廖晓英女士目前与其先生、知名学者吴国光教授及两个孩子一道生活在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廖晓英女士在今年夏季以教育观察笔记形式推出了一部中文新著,题为《小学还能这样上——中国妈妈眼中的加拿大教育》,从一位中国妈妈的角度审视西方的少儿教育模式,并以此反思中国社会的少儿教育方式。就此,本次《中华世界》对廖晓英女士进行采访。

    RFI : 能否介绍一下您出的新著《小学还能这样上》的内容好吗?
    廖晓英:“好的。我这本书写的是我的两个孩子在加拿大上小学的经历。我的两个小孩来到加拿大的时候,正好一个上一年级,一个上二年级。小的还赶上了进法文班。就是说,用法语教学的课程。这本书一共分为十三章。我从他们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写起。追随他们每天上课的内容,然后具体地讲了他们在学校的教学和各种活动,其中讲到他们设置的课程和这些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做法。也讲到了学校里关于对孩子心智培养的内容。比如说,关于讨论怎样面对来自同伴的压力?怎样进行防火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还有怎样进行性教育?怎样把教育寓于欢庆节日之中?还有学校里怎样开展象募捐这样的公益活动?家长怎么参与学校的管理?配合学校,还有老师怎样对待孩子等等。。。”

    RFI : 您刚刚提到孩子上法语班,能不能谈一下您介绍的是加拿大哪个地方的情况呢?
    廖晓英:“我们在最西边的这个省,这座城市叫维多利亚。这边的公立学校有两种班,一种是英文班,另一种是法文班。英文班用英语上课,法文班全部用法文教课,但是,参加这个班的孩子都是当地母语为英文的孩子。”

    RFI : 那您的孩子当时是从中国到加拿大,还是从法国到加拿大的呢?
    廖晓英:“他们是从香港过来的。”

    RFI : 上法语班的课是您选择的,还是事先征求过他们意见的呢?
    廖晓英:“那时他们还小。我们一到这里就听说这边的法语课程特别好。据说,在世界上有一些语言专家专门追踪他们的课程。据说,加拿大用法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课程进行的非常的好。所以,我们也愿意送孩子参加法语课程。而且,我自己也懂法文。所以,我很高兴他们参加这个课程。”

    RFI : 这所学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呢?
    廖晓英:“公立学校。只有公立学校才有这个法语项目。私立学校法语只是做一般的外语课来学。”

    RFI : 让孩子上法文班,这与您自己以前也学过法语有关系吗?
    廖晓英:“那当然;因为我自己会法语。当然,我也希望我的小孩会说法文。在中国,我从十岁开始进入外语学院的附中,是一个外语学校。我在那里开始学法文的。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是学法文的,法文专业毕业的。然后,我在90年初到法国。在巴黎第二大学的新闻学院继续读博士学位。”

    RFI : 那就是,你有中国和法国两地的学习经历,而您的孩子则在香港受过教育,然后又在加拿大接受法语教育,是这样吧?
    廖晓英:“对的。在香港的时候,他们是在英国国际学校上学。所以,接受的是英国式教育。”

    RFI : 那透过您家庭的经历,能否比较一下中国教育和法国教育有何差异?
    廖晓英:“我对法国教育是到了法国以后才第一次进入西方教育体系,接受西方教育。那个时候是处于高等教育的后期,学习怎样做研究。那时,我就觉得法国的高等教育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老师很重视教我们研究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也介绍大量的流派和观点。所以,让我觉得耳目一新,视野开阔。不过,从中小学教育来讲,我是在中国上的小学和中学,还有大学。我对中国的教育有亲身经历。而对法国的中小学教育,我在法国六年和小孩有所接触。到了香港以后,我还曾经在法国国际学校教过课。我觉得,法国的教育应该是与加拿大的教育更接近。就是说,都是西方教育。因为,法国的中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就开始自己选课。上一门课就换一个教室。我当时就觉得说,他们小小年纪,非常自主。另外,法国的语言课程分门别类、非常细致。比如说,有语法课、有练习口语表达的课程。还有阅读课等等。。。我觉得他们对语言教育非常的重视。在法国学校里面,孩子在课堂上也非常自由。自由表达、自由行动和自由参与。我觉得法国的孩子看上去好像不太守纪律,很散漫。不过,这种教育、这种自由可以让他们的思想不受束缚。而且,他们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也非常的多,比如旅行啊!体育啊!艺术啊!还有社会活动也都非常的多。另外,我觉得法国的家长对孩子比较尊重。对他们的选择也比较尊重。他们不会把自己的爱好、理想强加给孩子,而不顾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等等。。。另一方面,我觉得法国的学校里,对孩子的惩罚制度,让调皮的孩子课后抄书,这有些象中国的传统做法。还有,法国实行高中文凭毕业考试,这也有些象中国的高考制度。所以,我觉得有些类似的地方。但是,总体来讲跟加拿大这边更相近。就是说,从方法和理念上来讲,跟加拿大更接近。”

    RFI : 就您孩子的香港英式教育和加拿大的法语班教育是否也有差异?
    廖晓英:“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但是,总的来讲不太大。我觉得加拿大因为整个社会环境是西方环境,而香港的英式教育只是在学校里,但是出了学校的门,就是香港环境了。所以,大的教育环境不一样。”

    RFI : 刚刚是从形式上谈,现在从效果上谈,您觉得是西方教育还是中式教育更有效果呢?
    廖晓英:“应该说,中国的这种教育一般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且是‘满堂灌’的这种教育。然后,课后是大量的重复性的练习,对于现成的知识是死记硬背。而加拿大是不强调这种东西的。所以,这里很多华人都抱怨说,加拿大小学不学东西,没有功课,天天都是玩。其实,在加拿大上小学确实有些象在玩。就象我书中所讲到的。比如说,学习动物的生长过程,老师就在教室里养三文鱼,让孩子亲眼看鱼卵这样变成小鱼。比如说,进行营养学教育,小孩子就在班里开个午餐会。然后自己动手做三明治。一边吃,一边听老师讲解食物的构成、成份等等。这种教育方式,实际上给孩子增添了很多的学习乐趣。更重要的是,他可以随时随地地诱发小孩子们的探索知识的好奇心。我觉得这种玩,一点也不简单,也不浅薄。而且,关键是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并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大家。而是给孩子们一些方法和途径。让他们去学着寻找答案。这个我觉得,它比单纯接受知识本身更重要。如果小孩拿到了打开知识宝盒的钥匙,那么他们就可以自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还有就是加拿大的小学,考察孩子不是只看分数。不是用分数这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孩子。而是他们很承认孩子的差异。然后从兴趣、能力,还有学习态度等多方面考察小孩。他们也特别重视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给孩子,让他们在艺术、体育等多方面都进行尝试。还有最重要的是,在加拿大,学校被看作孩子进入社会的开始。学校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不光是让孩子学习知识,同样小孩子也要学习结交朋友,处理人际关系。比如怎样分班?怎样教朋友?怎样对待同伴?在加拿大,这个教学里面也有很多关于孩子们所遇到的、成长中各种难题的讨论。还有公益活动也是小孩经常参加的。就是说,教育也包括让孩子们学会关心社会,并且从小培养他们为社会服务的公德心和相应的能力。”

  • 鹰妈的天空的博客
宁波市甬江大道1号 宁波书城8号楼6楼(31504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许( 浙)字33号 浙ICP备1106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