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窑瓷

您当前的位置 :宁波出版社 > 图书展示 正文

2017-06-13

内容提要

  •        本书依托《青瓷与越窑》的学术成果,从介绍和鉴赏的角度出发,以有纪年的出土文物为依据,对越窑瓷器进行断代和分期,从而对自东汉至宋代的各个时期的越窑产品进行对比和介绍,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书中还展示了许多新的考古成果和资料,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如瓷器的特点包括造型、装饰以及工艺各个方面,造型和装饰特点往往与不同时代和地区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流行时尚相关,而工艺特点则与制作工艺的时代特征有密切的关系。本书作者从所掌握的丰富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资料出发,对不同时代、不同类别、不同造型的越窑瓷器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器物的时代特征。

目录

媒体推荐

  • 打造“标准器”

    ——《中国越窑瓷》编辑手记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瓷器之国”,而古越地是原始瓷的发源地。自汉代起,越窑青瓷就一直作为中国瓷器的主宰,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到唐宋达到高峰,居全国六大名窑之首。特别是唐、五代代表当时瓷器最高水平的“秘色瓷”,堪称世界古代陶瓷史上的不朽丰碑,其主产地就在浙东宁绍地区。

           宁波出版社自1993年成立以来,一个长年坚持不变的出版定位,就是致力于既有地方特色又能产生全国影响的精品图书选题。越窑青瓷是较早进入视野的项目,甚至觉得做好这选题是一项文化使命。然而,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并非易事,若做成学术类的大多曲高和寡,而做成鉴赏类的则多半会淹没在粗制滥造的古玩书中了……

           在一次向专家请益的过程中,幸运终于降临。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林士民先生,是全国知名的青瓷研究专家,曾著有《青瓷与越窑》一书,颇得学界好评。林先生长年从事考古,身处越窑产地中心区,自70年代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掘以来,宁绍平原累计发现的越窑遗址有几百座,他主持和参与发掘的有上百处。林先生与我社有多年的图书出版合作,对我社关于越窑的出版选题也十分重视。在有关青瓷真伪及年代鉴别的中,他特别提到了纪年铭文器或有纪年的墓葬、沉船中出土的器物,作为“标准器”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典型器,它的时代特征非常明显,常被用作鉴别其他类似器物的标准。这种具有坐标价值的典型器物被称作“标准器”。有纪年的铭文器则是鉴定中最可靠的标准器,它们的制作年代十分准确,对于人们认识这一时期制品的整体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也是断代极为重要的依据。利用“标准器”,可判定一组制品,其造型、材质、装饰、釉色等工艺特色和美学取向,由此而判断其所代表某一类产品的时代。郭沫若先生在研究商周青铜器的时候,用纪年标准器的方法,曾成功地将商周时代不同时期的青铜器进行分类研究,进而解决了商周时期青铜器分期断代问题。

           林先生一番话,有如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我们多年希望做的,正是以学术性为基础、为收藏鉴赏指点迷律的一部综合性的专著。我们可以汇集那些能系统、全面地展示越窑青瓷从起源、形成、发展、鼎盛到衰落每个历史时期的“标准器”,清晰地揭示出青瓷的发展历程,同时结合很多考古研究成果,对越窑及其历史分期作新的阐述。这本书本身也将成为一件“标准器”,研究越窑的专业人员、收藏家、文物爱好者,都能像查色谱一样,比对一下自己手中的瓷片或是完整器,就能初步判定眼前的越窑制品的真伪与它们的绝对年代或相对年代。

           心动不如行动,社里论证后拍板立项,林先生也欣然接受约稿。

           从2008年开始,作者对以往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了集中归纳,并对《文物》、《考古》等杂志上历年发表的有关纪年墓、纪年遗址等出土器物的资料进行整理、排队、考证,从而得出“早期越窑”成熟、发展、繁荣、停滞、衰落五个历史时期;“越窑”从复苏、发展、鼎盛到衰落四个历史阶段。在这些演变脉络中,从中寻找它们各自成熟、发展、繁荣、鼎盛、停滞和衰落的历史原因与亮点。通过这一排比,作者、编辑双方都信心倍增。

           2010年,书稿编撰工作重点从文本转向图版。作者个人长年的结累的图片资料相对陈旧,如作者旧著《青瓷与越窑》中收录有160余幅图片,但由于是十多年前的照片、反转片,有的已无法保证质量,因此绝大部分仍需重新拍摄,工作量较大。宁波地区各县、市文物部门与博物馆同志都给予大力支持,全国各地的文博单位也提供了不少器物照片。如浙江省博物馆编的《浙江纪年瓷》与上海博物馆编的《越窑·秘色瓷》两书中的资料与信息,对本书的编撰帮助极大。在完成照片征集、搜集的基础上,对现有照片一张一张地进行核查,不符合要求的重拍,在图片安排上力求做到齐全、精美,使读者能够看得真切,便于对照实物。

           2012年10月,经过多年努力和期待,《中国越窑瓷》在诸多文博单位和相关专家、学者的关爱下终于付梓。新书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首先,内容之全面与综合,为本书一大特点。全书上下两册,将近700页,有20万文字、700余幅照片、260余件器物线图,反映了越窑的整个发展历史过程以及青瓷器制作的方方面面,其搜罗之庞大,堪称空前。尤其是纪年器,凡有记载的几乎一网打尽。

           其次,正如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王莉英会长在其为本书所作序言中所指出的,将考古学中的类型学方法运用于越窑瓷的研究与叙述,是本书的又一大特点。全书以瓷窑遗址、居住遗址、田野墓葬出土以及沉船打捞出的数十万件越窑瓷器为基础,以纪年墓纪年器为标尺,以型分类,以式排序,从器物造型、胎釉变化、装饰纹样、装烧工艺等各个方面,对“早期越窑”与“越窑”的各个分期中的制品作了对比研究,分析指出其中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规律,从而对越窑的断代、分类、排序、分期等问题给出了系统性的结论。同时,对于陶瓷考古中的叠压关系、共存关系以及外销瓷的年代考证等也作了精彩阐述。

           再者,该书作者在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梳理中,以纪年器为依据,使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制品特点、特征更为清晰,成为鉴定的要领,这又是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作者占据越窑“东道主”优势,考古发掘资料、遗址、器物都成了他条分缕析的实证。他将窑址中的青瓷与遗址中的对照,将窑址中的与墓葬中的对照,从工艺、铭文、年代、特征、面貌和器物形态的对比中找出规律性的细节,使书中对越窑制品的种种分析清晰明了。

           编辑工作因为在初稿撰写过程中就已介入,所以书稿完成后,编辑的注意力相对就集中在文字与图版处理上了。

           书稿选用了大量考古报告资料,但为了普通读者阅读方便,尽量减少生辟的专业术语和词汇,叙述力求平白,深入浅出,简明易懂,并多用图表进行说明。 与一般古玩鉴赏类图书相比,《中国越窑瓷》中所录器物多了可靠的实物纪年、考古学依据,以科学性强、真实可信胜出。同时,文字平实,可读性强。

           此外,书中图版为突出重点、凸显其庄重大气,将“图版说明”列于书后,采用小图索引方式,将器物的造型特征、胎釉与烧制工艺、出土地点、收藏单位等等详细说明文字附在书末 。不符合要求的图片或换或修,调色处理务必再现瓷器的本来色泽与品相。这部图书的版面设计将近在打磨了一年左右,作者、编辑、设计人员常常围在电脑桌前不断地交流、沟通,以至废寝忘食。

           考虑到图书的海外市场,书中还专门设置英、日、韩三国的外文目录。

           在这本书的编辑过程中,还有个插曲。2011年宁波博物馆举办了一次“中国越窑青瓷特展”,来自于全国7省12市(县)24家文博单位,包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顶级博物馆。其中有六朝古都南京地区发现的名器越窑青瓷卣,有吴越国王钱氏家族自用的“秘色瓷”越窑青瓷花口碗,还有遥远大漠辽国皇族公主享用的珍品越窑青瓷划花鹦鹉纹碗,还有在伊朗内沙布尔出土、几经辗转回到家乡的越窑青瓷瓯,特别是法门寺出土的平脱花鸟纹碗还是首次公开露面……宁波博物馆将这些展出的珍贵文物,汇编一册,名曰《千峰翠色——中国越窑青瓷》,交宁波社出版。这是一部阐述中国越窑青瓷发展历程的画册,由“越窑综论”与“分篇图说”两部分组成。得数码技术发展之利好,本书的图版制作比之以往同类书则更加精细。所用图片大都是由博物馆提供的高精度数码稿,原稿质量之优秀在同类画册中可谓罕见。本书的设计装帧简洁而不失厚重,版面大气而细节生动,印制选料精良,做工考究,较好表达了青瓷器物的“青翠莹润,光彩照人”,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这部尽得天时地利的好书,获得了浙江省出版界最高奖——第21 届树人奖。这一喜讯令人备受鼓舞。于是,对手头这本《中国越窑瓷》就产生一些“高大上”的想法了,既然冠“中国”两字,就要对得起国字号啊!可以说,《千峰翠色——中国越窑》的高标准制作经验,也为《中国越窑瓷》的高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成书稿设计后,我们打印了几部样书,请有关专家、学者看初样,听取他们对书稿的意见,并邀请他们写序、题词。非常荣幸的是,王莉英、叶文程、陈克伦等名家都不吝赐教,关怀备至。由此得到的支持与鼓励,是我们做好这部书稿的强劲动力,使我们有信心把《中国越窑瓷》打造成宁波出版“标准器”。

                         宁波出版社 沈建国2015.10.15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甬江大道1号,宁波书城8号楼,宁波出版社605室。电话0574-87264975,13003778665)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宁波市甬江大道1号 宁波书城8号楼6楼(31504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许( 浙)字33号 浙ICP备11060964号